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8的文章

【電影推薦】 粗顆粒的現代主義《尋槍》

圖片
《尋槍》,陸川編導的處女座,情節特別簡單,就是一個警察槍不見,到處找槍的故事。 尋槍的過程充滿黑色幽默和荒誕,尤其專講幹話的兩個朋友頻頻戳中我笑點,根本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,大概就是這種: 「這事要想解決,以我的經驗只得一個字。」 「哪個字?」 「找。」 從頭到尾,這樣絕倫的對話毫不停歇,就這麼和懸疑的劇情相輔相成,一路並肩;至於懸疑,氣氛也營造的很足,從第一幕摸不到槍便已拉開序幕,晃動的鏡頭、迷幻的配樂,難以捉摸的場景變換,疑雲不渲自染。 相比其他懸疑電影,《尋槍》在劇情轉折或結構上並不出色,而是以濃厚的荷爾蒙和主角馬山的情緒,堆砌而成的現代主義電影,由片中大量主觀鏡頭、臉部特寫便可得知,一切都在反映馬山內心的懷疑與自責。 可以說,這是一部由主演姜文的表現撐起的電影。 當中有些片段,我甚至有種看到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的錯覺,對於幻覺的詮釋,大光圈的朦朧鏡頭,重複卻難以察覺的線索,比比皆有相似之處。 總的來說,無冷場,許多細節可供推敲,許多幽默可會心一笑,配樂相當舒服,姜文內心糾結拉扯的詮釋一流,實在值得一看。 延伸閱讀: 【電影推薦】 與《駭客任務》並列科幻經典的遺珠------《Dark City》

【書籍】《東京,若即若離》

圖片
受到日本國際交流協會的邀約,蔣方舟在東京獨居了一年,度過了一段完全真空的生活,《東京,若即若離》便是紀錄這段異國細碎而清潤的生命日常。 說來與這本書相遇也是緣分,那時和友人在香港機場分別,口袋還躺著幾十塊港幣,雖然對香港意猶未盡,但知道現實不可能允許我短時間內再度到訪,便在某間免稅店順手把錢花出去,買下這本書。 一個禮拜後,我到了東京旅遊。 我們在六本木靠近山王溜池的一個寧靜小巷中落腳,每晚喝點小酒後,我們便會晃晃悠悠的回到住處,然後朋友邊抱怨腳痠邊貼休足時間邊看NBA,我則倚著橘黃燈光,悠悠的翻閱著《東京,若即若離》。 這本書並不以介紹東京為目的,主要是作者私人的喃喃細語,關於生活,關於藝術,不單純描述所見所聞,而是這段日子,在眾多事件下的思索碰撞。 因為我底蘊的欠缺,作者提及的許多作家、藝術家、作品和事蹟,都令我津津有味。另一方面,看到那些稍早才去遊覽過的地方,像是目黑川的漫步、皇居的慢跑、神保町的尋寶,每每讓我親切莫名。 或許年齡相仿,當中許多看法我也深有所感。像是這段: “人在春風得意時,順風順水時,駕輕就熟時,理所應當時,對生活得到都結論,全是虛妄。” 前陣子是我進入社會後第一次離職,走出公司躺在沙發上,才赫然發現,在舒適圈裡檢視自己乍看光鮮,一跳出去換個角度,就成了一坨腐壞和懶散的化合物,對於自己的認識從不是發生在順風時,而都是在每個逆風低頭、深陷低谷的片刻。 看了作者的身平簡介,似乎用句一帆風順並不為過,當然台下肯定有數不清的汗水淚水,過早面對世界的眼光,那辛苦我無法想像;不過,窺視她的字裏行間,我猜想,她大概希望自己是個走過遍地荊棘的人吧。 還有這一段: “我還是一個如此功利和虛榮,畏懼平穩生活帶來的安逸,只能從進步裡獲得對自己的認可,感知到自己在活著。” 我很清楚,對自身存在的質疑從宗教或科學上不可能得到解答,而是得倚靠大腦本身不斷的對話,自己出題自己批卷。 當然,前提是我們的生活安全無虞,才能在這邊自以為是的探索,厚著臉皮說「你那叫活著嗎,你那只能叫沒死」;從二十萬年前智人出現到現在,也只有活在這五百年的人才「有可能」有資格說這種話,想想也不知道是不幸還是萬幸。 說說結論吧。 我不知道每個人能從中得到什麼,或許在梵谷的故事中燃起興趣,或許在東京的描寫中想起記憶中的煙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