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0的文章

【電影】《Howard the Duck》參見來自漫威的嘴砲鴨子

圖片
故事簡介:一隻住在鴨子星球上的鴨子 Howard,某天被神秘的力量拉到地球,並捲入一起外星生物入侵事件。 《Howard the Duck》(台譯:天降神兵)是一部1986年由漫威漫畫改編、George Lucas(星際大戰)製片、耗費成本約3700萬美金的好萊塢巨作,結果卻是史上最滑鐵盧的漫威改編電影。它不僅在票房上一敗塗地,專業影評也是一面倒的負評,拿下 IMDb 4.7、爛番茄 15%的成績。 明明如此失敗,為什麼《Howard the Duck》的知名度仍然很高,吸引一群非常享受的影迷(也有可能他們不是在 sober 的狀態),最後還列入 Cult 片的範疇,在電影社群裡引發狂歡?以下我將分享關於這個現象的個人見解,以及我的觀影心得。 首先,這隻鴨子是漫威漫畫裡有名的角色,他老是叼著煙,喜歡挖苦、嘲諷他人,對自己身為一隻鴨感到無奈,你可以把他想像成「死侍」的憤世嫉俗版。當然,這樣幽默的角色受到廣大粉絲的歡迎,以下這張圖片就是他形象的完美寫照。 圖片來源: ultimate comics 這樣有名的角色改編作品,自然有相當的人氣,加上 George Lucas 在當年已經因星際大戰闖出名聲,更是為《Howard the Duck》增添不少話題,所以,在上映期間雖因負評一面倒而滑鐵盧,出DVD後還是讓很多人基於好奇的原因,租來朝聖。 《Howard the Duck》中規中矩的走著好萊塢套路:從一介凡人(凡鴨?),遭遇到不可抗力的事情,經歷心態的轉變與成長,最後拯救世界。沒有驚喜,但也沒什麼錯誤,直到如今好萊塢的英雄片也跳脫不開這條路線。真正讓《Howard the Duck》飽受批評的部分是它沒有說服力、塑造不夠深入、扁平化到極致的角色。 有太多可以吐槽的點,Howard 又不夠好笑,加上它成本天價卻只有B級片的效果,導致觀眾感到不值得,這些都是原因。像是劇組製作了多個 Howard 的頭,片中有些部分是演員在裡面演,其他部分則是純玩偶,用動畫來製作,雖然用心且所費不貲,但成品卻有種會讓小孩做惡夢的感覺。 老是穿著西裝的 Howard,我是覺得滿可愛的啦 我個人倒是挺享受裡面的一些小趣味,像是 Howard 遇到 Duck Hunt、看到煎蛋被嚇死,還有施展經典的

【電影推薦】5部韓國喜劇電影,獻給下班想輕鬆一下的你

圖片
遙想5年前,我還是個認為「下班就是要充實自己」的正向好青年哪,現在下班就是躺,唉,不說了都是淚。今天微推薦一下我私心最愛的5部韓國喜劇片,幫各位擦擦剛剛被老闆洗的臉,明天太陽出來又是一條龍! #5 神漢流氓 / 老大靈不靈 年份:2013 演員:朴信陽,嚴智苑,尹松伊 簡介:黑道份子朴光浩在一次意外受傷後為了改變命運,在神婆的幫助之下,成了一名白天勸人行善的神漢,晚上打打殺殺的流氓 《神漢流氓》有著中規中矩的套路,不算非常出彩,但故事滿特別而且戳中我的點。這部其中一個英文翻譯版本是《The Gangster Shaman》,超有畫面。 總之呢又是鬼神又是黑幫的,兩個韓國擅長的主題融合,別有風味。 #4 陽光姐妹淘 年份:2011 演員:太多人了,去 維基 看吧 簡介:7位個性迥然不同的高中女生組成名為「Sunny」的小團體,共同笑鬧、一起幹架,經歷了青春的相愛相殺,並在多年以後再度齊聚一堂 《陽光姊妹淘》用多年後回顧的手法,呈現了一段香噴噴的懷舊青春。主角們各種兇,如果我是片商應該會翻「我的不良少女時代」吧。不過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看點,看韓國人幹架罵髒話真的很舒壓。 描述了關於女孩的友誼,關於青春逝去的不勝唏噓,《陽光姊妹淘》集爆笑、溫馨、感慨於一身,網路評價也不錯,值得一看。 #3 金氏漂流記 / 荒島·愛 年份:2009 演員:鄭在詠,鄭麗媛 簡介:金盛瑾因負債纍纍,投漢江自盡,結果事與願違,不小心漂到了漢江中間的小島。無法回到陸地上的他,只好開始過起魯賓遜式的生活 有點玄妙的一部片,節奏微慢,笑點比較深但後勁很強,兩個主角很可愛而且不是那種狗屁純愛路線,加上我對「荒島」設定總是難以抗拒,私心給一個第三。 我的住家附近有一個忠孝橋,橋下的河中央有塊很像《金氏漂流記》裡的小土地,我小時候總是很好奇有沒有人住在那,甚至幻想我是上面的居民,要划船才能回家。怪浪漫一把的。 對了,建議看之前煮碗熱呼呼的麵,因為看到一半真的會很想吃麵。 #2 極速醜聞 / 非常主播 年份:2008 演員:車太鉉,朴寶英,王錫賢 簡介:南賢秀過著黃金單身漢的悠閒生活,事業情場兩得意,直到有一天,一位單親媽媽帶著個捲毛小孩按了他家的電鈴 這部相當知名,我也不知道看了幾次,祖孫三代的化學

【電影】春宵苦短,少女前進吧

圖片
改編自森見登美彥的同名小說,湯淺政明導演的《春宵苦短,少女前進吧》是一部想像力爆棚的動畫電影,以好奇心旺盛的黑髮少女為主軸,經歷了一個奇妙瘋狂又浪漫的夜晚。 雖然劇情不是重點啦,但以下會涉及,請斟酌觀看。附上預告片。 首先談談湯淺政明。從《心靈遊戲》被最後鯨魚肚子裡奔跑的片段震撼到後,我就已經記住這個名字了;《四疊半神話大系》時,機關槍的語速、天馬行空的劇情都深獲我愛,如今,《春宵苦短,少女前進吧》也沒有讓我失望。相較於其他知名的動畫導演,他的路線「豪放」許多且變化莫測,幽默之餘還是一盤盤視覺上的佳餚。 前面說的放飛想像力真的一點不誇張,各種巧思層層堆疊,像是少女的手錶走的慢,老人的手錶走到飛(笑),於是當我們看到李白時鐘飛快的旋轉,帶來的壓迫感馬上變得很強烈。還有許許多多綻放的花、辣到會產生幻覺的火鍋、感冒造成的龍捲風,每一樣都帶著古靈精怪的趣味。 看過《四疊半》再看《春宵苦短》,裡頭很多地方肯定會讓你會心一笑,很多角色和概念有重疊的部分,像是碎碎念的趕火車語速,還有可愛「小牛仔」的變態行為等等。想了想,連男女主角都長得挺像的。 p.s. 牛仔就是男人跨下喜歡衝來衝去的那位小傢伙。 有沒有很眼熟? 不過比起《四疊半》最後深沈的結論,《春宵苦短》倒是青春洋溢的多,且為了把所有故事塞進一個晚上,導致節奏相當緊湊。不過配上講到哪演到哪的畫面支援、爭先恐後的大色塊,完全是我的菜啊!說真的,我認為動畫片比起一般電影最大的武器,便是現實與虛擬場景的轉換與融合,所以把無限腦洞想像力呈現出來的《春宵苦短》,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動畫片。 最後想說一句,看完這部電影真的會很想來杯「電氣白蘭」或「雞蛋酒」,不知道誰有食譜? 延伸閱讀: 所有未擇之路:四疊半神話大系 揮舞著嘻哈的刀《混沌武士》 《我的事說來話長》我什麼時候演了一部日劇

【電影】《一個字頭的誕生》這是一個關口:不論對於阿狗,還是對於香港

圖片
《一個字頭的誕生》為一部杜琪峯監製,韋家輝導演,劉青雲、吳鎮宇主演的黑色喜劇電影。有別於當時香港影業流行的「古惑仔式」帥氣黑社會片,《一個字頭的誕生》走一個荒誕、幽默、亂七八糟的路線,沒有陳浩南的銅鑼灣,只有一個名為「阿狗」的呆萌劉青雲。 英文片名為《Too Many Ways To Be No 1》,應該是少數翻的真的很好的華語片,看完你就知道了。 就推薦到這邊,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觀看。 首先,觀影前我完全不知道是這種《蘿拉快跑》的劇情,在當時應該是挺新潮的吧?無奈現在已經是老梗了。再來《一個字頭的誕生》的攝影是帶有點實驗性質的,晃晃悠悠、餐桌上圓形轉動、按摩店上下顛倒,最讓我噴飯的是隨著大寶呼叫器BBB的那段,真的有才。 第一段的阿狗,丟了錢、埋了呼叫器、不會開車被罵到臭頭,雖然後來還是有展現大將雄風,可惜已經太遲;第二段,從拿手錶付帳開始,講義氣、有擔當,硬著頭皮踩油門也要把小女友送到醫院,整個180度轉彎。其實他的性格是一樣的,重點在於他如何面對遇到的「關」。 沒過,死無葬身;過了,海闊天空。 另外,在如今「反送中」沸沸揚揚年代,我不自覺的聯想到了政治。兩個選擇,一邊去大陸,一邊去台灣,這要我不聯想也太強人所難了吧。看完後還發現,《一個字頭的誕生》竟然是97年的電影......太巧了吧! 我不得不猜想這部電影有沒有一絲絲政治意圖。回頭看看算命師的話,「去大陸還是台灣不是重點,重點在你的心」,是不是韋家輝的心聲?直到20年後的現在,香港還沒走出這個迷茫,身為最能感同身受,一直在找尋身分認同的台灣人,突然在阿狗身上看到香港的影子。 97年的關口,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,但必須說,香港面對現在這樣黃藍對立的烏煙瘴氣,始終要找到自己的答案。跟隨自己的心,聽起來可笑有無用,卻是唯一的方法。 好啦不說政治了,林鄭沒下台前局勢大概很難有什麼變化,接下來談談其他部分。 1. 台中在台灣早期算是有名的龍蛇混雜的黑幫聚集地,傳說全台最多飆車族的「一中街」便在台中(開玩笑勿戰,我三重人啦自己人自己人)。 2. 台灣黑社會「切小指」賠罪的習慣源自日本統治時期,大概是武士時代切腹謝罪的現代版,直到現在,偶爾還會看到黑道份子切小指道歉的事情出現在社會新聞。 3. 這群「世紀組合」大概是史上最low的黑幫,滿嘴大話不結帳,

【電影】《愛爾蘭人》一場才氣杯觥交錯的盛宴

圖片
2019在Netflix上映的《愛爾蘭人》是一部史詩犯罪電影,改編自回憶錄《I Heard You Paint Houses》,從療養院蒼蒼白髮的Frank口中,回望他這一生的歷史。全片用意識流的方式,讓我們跟著Frank的敘述,不疾不徐的看完了這段輝煌到沒落的黑幫史詩。 平常,我習慣不接觸任何電影資訊直接觀片,往往能帶給我更多滿足,像《一屍到底》給我的驚喜就比雲霄飛車還滿,如果事先知道的話效果可能大打折扣;但《愛爾蘭人》不同,它像是一趟深度旅遊,了解它的歷史背景能讓你有更豐富的收穫。 豬灣事件 1961年美國總統甘迺迪上任後發生的豬灣事件,是美國與古巴危機的導火線。 當時,甘迺迪政府想要推翻古巴的共產黨領袖卡斯楚,便偷偷為古巴的反抗軍提供武器,以及煽動古巴民眾,1961年4月17日,這些反抗軍登陸入侵古巴,結果在美軍來不及支援的情況下瞬間失敗。這便是豬灣事件的始末。 這件事帶來的影響,包括卡斯楚開始和美國作對、提防美國,日後的古巴問題因此而起,加上甘迺迪一上任便fucked up,許多原先的擁護者都不再支持他。 《愛爾蘭人》的主角們都有參與到這段歷史。 甘迺迪遇刺 1963年11月22日,甘迺迪總統在德州被暗殺身亡。一年後,調查組提交出「沃倫報告」,認為整起案件全是一個前海軍陸戰隊隊員獨自作案,這個結果最後並沒有被大眾接受。於是,真正的事實到現在都還是一個謎。 許多人推測,甘迺迪是因為搞砸古巴問題,得罪了有利益關係的地下黑幫。關於這件事,《愛爾蘭人》中也有相關的描述。 卡車司機工會 那個年代的美國,工會可不是只有「罷工」或是「幫工人爭取福利」這麼普通的功能。事實上,因為工會主席對當地民眾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,所以工會是可以影響競選結果、左右政治的存在。 而為了擴大權力和財力,許多工會與黑幫都有密切來往,簡單來說,工會利用勞工的退休金投資黑幫的各種灰色產業,一些難以和銀行貸款的項目(拉斯維加斯賭場就是這麼蓋起來的),然後黑幫會替工會解決一些檯面下的事情。 大概了解這些後,觀賞《愛爾蘭人》會更能理解主角們的選擇和心境。作為一部黑幫電影,我覺得《愛爾蘭人》對於一般觀眾是及格的,與馬丁·史柯西斯之前的作品比,很明顯的老氣縱橫許多,除了著墨在「大起」,本片更重的是「大落」的惆悵與反

【電影】《JOJO RABBIT》到底要Heil幾次Hitler

圖片
JOJO是一個狂熱的「希粉」男孩,夢想是加入納粹青年團,上戰場殺可怕的「猶太魔鬼」,有多狂熱呢?他的imaginary friend竟然是一個搞笑版希特勒。這個希特勒是他的導師兼朋友,陪伴他、幫助他,跟著他一起度過二戰時期的德國。 觀影沒多久便聯想到了Wes Anderson,腦洞大開配繽紛色彩,以及各式對稱的構圖。不同的是,《JOJO RABBIT》的詼諧是好萊塢式的,大張大放,沒Wes Anderson那麼含情脈脈。 畢竟是關於二戰納粹的故事,免不了有一些悲傷,而《JOJO RABBIT》用小孩的視角去看待,不過多渲染,反而在某些場景異常感人,典型的「遠看喜劇,近看悲劇」。 老實說,真的很好笑,在我心中比不上《美麗人生》或《穿條紋衣的男孩》,但除去納粹part,本片在幽默上也是成功的讓我東倒西歪。所以,或許你也有點厭煩了這種《大獨裁者》類型片,或許你也心想「到底還要Heil幾次Hitler」,但如果你想來部輕鬆微黑喜劇開懷大笑一番,搭配你下班後累得和狗一樣的夜,那我還是很推薦《JOJO RABBIT》的。 題外話,台灣中譯《兔嘲男孩》?到底是在?你才他X欠吐槽...... 題題外話,中國譯《喬喬的異想世界》,怎麼有種台灣早期既視感...... 下面簡單紀錄心得,涉及劇情煩請斟酌觀看。 小胖Yorki JOJO演技真的很好,就是一個徹底被洗腦的小孩,完全沒讓我出戲,90分。 不過,唯一支持小胖Yorki。口音可愛,抱抱把我萌翻,飛彈不小心飛出去我笑爆,最後的 "Yeah, it's definitely not a good time to be a Nazi." 100分。 JO雖然被洗腦,還是在察覺到猶太姐姐難過時趕緊把信改掉,可愛。 隊長知道媽媽死,所以才跑去JO家,最後幫了猶太姐姐。 這次,換JOJO幫媽媽綁鞋帶了。 黑衣人輪流Heil Hitler全片最好笑,再搬出一次文章標題:到底是要Heil幾次。 看完後,突然很想重溫《月昇冒險王國》。 應該拿不了最佳影片。(我不準啦,去年也沒看好綠皮書......) 最後,「愛」在這部片裡佔了很大的份量,媽媽的愛,姐姐的愛,隊長的愛,胃裡會有蝴蝶的愛,人與人之間的愛。JOJO眼中的美麗與醜陋隨著認識世界和

【電影】回顧經典《十二怒漢》:一場成功的公民教育

圖片
《十二怒漢》是一部偉大的片子,無論對議題的討論、編劇的完整到電影美學,都是萬里挑一的絕佳電影。第一次看《十二怒漢》是在高中的公民課,還記得當時看完便滿腦震撼,和同學討論不休。 今日再看,張力依舊十足,探討的問題也還未過時,但我之前並沒有注意到,或許它真正偉大的原因來自另一個面向,那就是它是一場不折不扣的「教育」,套用中國的話就是宣導片,或者說「主旋律電影」。 當然,教育不全是好的,看看《厲害了,我的國》,呵呵。 好啦。以下進入正題。 美國從被殖民時代便從英國繼承了「陪審團」制度,並一路延續到如今。今天我不討論司法制度,我只是想點出一個很明顯的事實,那就是《十二怒漢》(1957年)的誕生,很大一部分教育了20世紀中後期的美國民眾。 美國為什麼能變得強大?這裡頭有太多因素,包括二戰、包括創業風氣、包括自由,另外,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公民的「法律素養」。這種素養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產生的。 舉例來說吧,治安是一個台灣最讓我引以為傲的事情,而其他國家就算現在把制度改的和我們一樣,也無法馬上達到。它的存在,仰賴每一個人民腦裡的基本素質,這些素質在社會風氣和教育之下一路孵化,成為一個巨大的網,最終連接成整個社會的道德觀。 而法律素養,便是美國能崛起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:當人們具有良好的法治觀念,擁有「懷疑」以及「思考」的能力,並共同創建可以保證人民財產安全、言論自由的法治社會,才讓人民帶著安全感,更積極的去創造價值,無論在文化上還是經濟上。 現在讓我們看回《十二怒漢》,它就是藉由一個虛構的故事,闡述了Reasonable Doubt,闡述了對生命的尊重,並批判偏見、批判標籤、批判那些對法治不負責任的人,最後創造了這一場成功的公民教育。 其實,探討這樣的議題的紀錄片難道少了嗎?針對法治的作品不是隨處可見嗎?憑什麼《十二怒漢》就這麼經典?很簡單,因為《十二怒漢》沒有讓人昏昏欲睡的說教,它用無尿點的機智對白、緊湊節奏,以及讓觀眾對於「男孩」命運的好奇,比起其他嚴肅的紀錄片,能觸及更大範圍的觀眾,並帶來同樣的效果:上一堂好課。 除此之外,它在影視界的成功,讓它得以永垂不朽,永遠教育下去。世界各地甚至出現諸多翻拍、效仿,成功的把價值觀廣闊的傳遞出去,其中源頭也是基於相同的原因。 如今,我們都已知道電影、文字、影片或任何媒體的力量有多